设为首页 学校首页 旧版网址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法律系 正文

于钧泓

作者:时间:2025-04-17点击数:

研究方向:环境、社会及治理(ESG)合规,环境保护法学、法经济学与公共政策等。

主讲课程:环境资源保护法、经济法、公共经济法(双语)

办公邮箱:sara393@163.com

个人简介:

讲师(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法律系);

法学博士(中国人民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专业);

理论经济学博士后(深圳大学)。

代表性科研项目:

《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区际补偿法律机制研究》获广东省社科立项;

《加快绿美广州生态建设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的法律对策研究》获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2024年度共建课题立项;

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有效路径:河源市生态旅游发展法律保障机制研究》获河源市社科立项;

《精准扶贫视域下广东省贫困地区生态旅游政策保障机制研究》获教育厅立项;

先后作为主研人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《民生视野下食品安全治理的法治化:问题嬗变与机制创新研究》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《北京及周边省区市大气污染治理法制协调机制研究》、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理论一般项目《京津冀协同发展法律合作机制研究》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《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研究》。

代表性科研成果:

出版专著《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法律协调机制研究》;

出版专著《自然资源管控法制研究》;

以第三副主编出版著作《绿色交通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》;

撰写社情民意《都市圈范围过大引发的问题分析及其建议》被民建中央、民建省委会采纳;

代表性论文:

[1]Ruosi Huang, Junhong Yu,Shuai Wang, Research 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based on responsibility of four participants with consider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factors in China,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,17 September 2024;

[2]于钧泓.我国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执法协调机制探论[J].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, 2019, (05): 89-94.

[3]于钧泓,高桂林.京津冀机动车尾气污染的协同治理[J].人民论坛, 2019, (19): 68-69.

[4]于钧泓.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法律协调机制价值的法哲学分析[J].理论月刊, 2018, (02): 122-127.

[5]于钧泓.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法律协调机制的法律经济分析[J].广西社会科学, 2017, (09): 121-126.

其他成果:

学术论文《公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逻辑解析——基于法经济学视角》荣获广东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2024年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三等奖;

学术论文《公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法经济学意蕴》荣获广东省法学会乡村振兴法治研究会2024年学术研讨会征文三等奖;

学术论文《食品安全视野下强化农用地生态执法的法经济学分析》荣获广东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2022年学术年会青年优秀论文二等奖;

案例《“理论-时政-价值-实践”四环驱动推进经济法课程思政》获校级本科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。

2021年被授予“优秀班主任”称号;2022年、2023年连续被评为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。

成果《人民法院在生态损害赔偿诉讼中的角色定位研究》被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评为一等奖;

获民建广东省委会“2022年度参政议政工作优秀个人”称号、民建广东省委会“2022年度优秀通讯员”称号、民建广东省委会演讲比赛优秀奖。

上一篇:朱省志
下一篇:吴岳樯

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法学与知识产权学院 版权所有  邮箱:fzxy@gpnu.edu.cn

您好!您是第 位访问者!